基層特稿
10月中旬,國家電投集團山西鋁業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山西鋁業”)五臺天和鋁土礦入選《山西省2020年度綠色礦山創建名錄》,成為省級綠色礦山的一員。經過7年的綠化治理,該礦昔日的黃土漫天已變成現在的綠色遍地。
山西鋁業擁有我國第一條、世界第二條串聯法氧化鋁生產線,將氧化鋁的回收率提高了近十個百分點,實現了礦石資源利用最大化。五臺天和礦是最早為山西鋁業供礦的自備礦山,礦區溝深路窄、干旱多風,巖石裸露、草木稀疏。每當春秋兩季西北風肆虐的時候,礦區總會塵土飛揚、黃土漫天。
為了改善生態環境,營造綠水青山,該礦一直通過多種試驗,探索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方法。
2013年,該礦作為山西鋁業的試點礦山推行生態環境恢復,聯合忻州市水土保持所進行礦山復墾實驗,開展了“不同立地類型植物種類選擇技術”“排土場植被配置模式及生態恢復技術”“露天采區植被配置模式及生態恢復技術”等方面的科學研究,使土地復墾從粗放逐漸走向精細,治理妙招越來越多、效果越來越明顯。
為了解決受雨水沖刷的平臺邊緣水土流失的問題,該礦一邊增加邊緣覆土高度,利用高度差讓雨水回流;一邊增加碾壓次數,壓實土層,增加抗沖擊力,同時在邊緣造一個小小的反坡,栽種成株的松樹等。為了提高苗木的扎根率、成活率,該礦整理出一片田地進行人工育種育苗;等長成40—50厘米的幼苗后,再一棵棵移栽到邊坡。
為準確掌握試驗區不同植物的生長情況,該礦組建了自己的科研團隊,收集了當地所有的土著植物品種進行優勢植被篩選試驗,篩選出苜蓿、沙棘等適合當地生長的植物品種。截至2019年,該礦累計復墾綠化土地2658畝,終于將漫漫黃土變成了叢叢綠茵。
去年,該礦對一期開采工程及六號礦體開采范圍進行統籌規劃,整體設計、分步實施,最大限度地保證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可持續性。截至目前,該礦完成復墾面積346畝,種植油松4000余棵,撒播草籽約230余畝。
今年5月,該礦綠色礦山創建通過了五臺縣綠色礦山驗收組驗收;9月,正式通過達標創建,上榜忻州市綠色礦山;10月,成功入選《山西省2020年度綠色礦山創建名錄》,成為省級綠色礦山的一員。
現今的五臺天和鋁土礦,生態系統日益完善,松鼠、雀鳥、野雞隨處可見,盛夏時螞蚱、蝎子重回草甸,小狍子也被攝像頭捕捉到,真正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。(趙淑蘭)